手机:18603847333
欢迎进入华体会网投官方网站
电话/微信:18603847333
农业社会的农业是一个非常辛苦,非常耗人力,而且产出很低的行业,一旦遇到天灾,便可能会产生周期性的大饥荒。
现代农业,已不再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小农经济农业了,而是工业化了的农业,工业化的农业对工业,对服务业,对能源都非常依赖!大多数表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农业对机械化的依赖。现代农业,需要各种各样的农业机械,比如插秧机,又比如联合收割机。还有诸如拖拉机、收割机、灌溉设备等等各种各样的农业机械。
农牧业科学技术服务:提供农业科学技术支持和咨询服务,帮助农民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又比如现代化的农产品仓库。强大的仓储能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农业克服季节、产量方面的波动,大幅减小农业生产的风险。而且,现代化的仓储设备,可不是古代那些粮仓能比的。现代化仓库,技术上的含金量很高,投资很大,同时,作用也很大。
此外,卡车、公路、包装等等,也是专门服务于农业的服务业。和仓库类似,这些服务业都是帮助农业在不同时间、空间内优化配置、调剂数量,以此来实现风险最小化和收益最大化。假如没有这些服务业的支持,农业的规模很难做大,也很难增加品种。
第三,那就是化肥和种子。不过,正是在这个层次,充分表现出工业对农业的决定性作用。
用了化肥,农田产量会增加。这事儿看上去很简单,似乎没什么可说的。其实,这里面的门道很多很深。
农业生产的过程,是人们从农田里持续“拿走”东西的过程。具体来说,人们收获农作物,“拿走”的主要是氮元素。
农业的可持续生产,一直是农民面临的一大难题。大部分地方只能采取轮作制。一块农田,种一年歇一年,甚至种一年歇两三年;也有几种作物轮换种植的。虽然如此,由于农田整体上的“入不敷出”,传统农业的产量很低。
在农业社会,种植小麦,正常的产量,只有一亩几十斤。即使是比较好的耕地,水土具备,产量也只有一两百斤。
工业社会,有了氮肥,人们向农田中施放大量氮元素。农田的可持续生产也就此解决。农作物的产量,因此大幅度增加。正常的情况下,小麦亩产量能够达到800-1000斤,甚至亩产超过千斤。
亩产几十斤、一二百斤和千八百斤之间的区别,可不是产量多少那么简单。这种差别意味着,人们是不是能够从农业生产中释放出劳动力,用于其他领域,比如工业化。吃饭最重要,所以,亩产很低的情况下,大量劳动力必然被束缚在土地上,为自己和家人能吃上饭——不见得吃饱——而终日劳作。
中国传统农业,一向以精耕细作著称。但精耕细作的另一面,是农业生产占用、消耗了大量劳动力。氮肥等化肥的最大作用,就是降低了农业生产占用劳动力的比例,让国家有条件发展工业化。
也就是说,要想农业现代化,要想真正解放农民,就必须要工业化,而且还是那种现代的、大型的工业化。没有这种大型工业化,农业就不可能真正发展起来。大量人口就只能继续被束缚在土地上辛勤劳作。
但是,发展工业化,又需要大量资金,而这些资金,对中国来说,只能来自农业。也就是说,农业领域必须先付出,让工业化发展起来,然后农业才现代化。农业现代化,以工业现代化为前提。工业现代化,又依靠农业提供的资源。工业和农业,就是这样复杂地交错在一起。
因为工农业之间这种复杂的关系,对于国家来说,就要努力保持工农业之间的平衡关系,一方面必须要从农业中汲取资源发展工业化,同时,工业化发展起来以后,必须及时支持农业,形成良性循环。只有这样,才能继续获得发展工业的资源,工农业才能携手并进,共同走向现代化。
第四,既然对机械化如此依赖,那么对能源的依赖便是自然而然了,这里有一个例子就是朝鲜,当年在老大哥的帮助下,他早在六七十年代就完成了农业机械化,当年他的日子可比咱们过得好多了。可是到了代,国际风云变幻。朝鲜一下失去了便宜的能源。他的农业便一落千丈。不仅粮食产量大幅度地下跌。农业机械也都成了摆设。没了廉价的能源,工业一落千丈。在没有工业的加持下。农业的发展也就再无从谈起。
第三产业,也不单单是狭义的服务,工业也不仅仅是傻大笨粗,三大产业并不是泾渭分明,早已经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了!三个行业的协调发展才是最科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