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18603847333
欢迎进入华体会网投官方网站
电话/微信:18603847333
当时代的年轮即将进入21世纪的第一个“2”字头年份,今日之农事,虽仍有“十里西畴熟稻香”的美景,“昼出耘田夜绩麻”之劳作却有了更多数字时代的特征。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政策利好,为农创客搭建了大展身手的舞台。一大批农创客,有眼光,有想法,有技术,在农村实现个人梦想的同时,带动了乡村产业兴旺。
金秋十月,宁夏稻渔空间生态休闲观光园内,大片大片的金色稻浪在风中翻卷起伏,“三英战吕布”“一带一路”等稻田画由绿转黄,细看别有风情。摇摇摆摆的稻田鸭在田里钻进钻出,肥硕丰腴的稻田鱼和稻田蟹随着工人们的劳作,描绘出一幅秋日收获的美好图景。
十一7天长假,在“稻渔空间”接待的1万余人次游客中,大部分为本地游客。这个曾经只计划作为水稻种植科普基地的地方,正成为本地人旅游的新去处。
2012年,一直进行大米加工的宁夏广银米业有限公司向种植业前伸,在贺兰县常信乡四十里店村流转土地进行水稻种植。“因为当时大米销售受到市场影响,所以我想流转几百亩地建个科普基地,为当地农户做个水稻种植示范。”赵建文说。
3年里,3000余亩土地上的水稻生机盎然,有机水稻生态立体种养的模式也在赵建文的尝试下越发成熟。成片的稻田让不少家长带着孩子来现场认识水稻,蜂拥而来的车辆甚至一度影响到广银米业正常的生产作业。
但流转土地协议限期10年,基地转型不仅增加1000余万元投入,回报也很漫长。赵建文便决定游说农户“入股”:在800元流转费保底的同时,根据当年效益分红。
赵建文的诚信,让农户将3000多亩土地放心交到他手上“倒腾”。“稻渔空间”从起初单一的稻田蟹养殖,逐步摸索出鱼蟹鸭共生的全新模式。3000多亩绿色水稻中的一多半,也在这几年里凭借专业机构的认证“升级”为有机水稻。每年一变、内容丰富的稻田画,更是成为吸引游客前来拍照留念的“不二法宝”。
“以前稻田鸭30元一斤都没人要,现在直接卖到80元。”赵建文说,今年螃蟹丰收,年底预计收入能达到9000万元,比去年翻一倍。
赵建文数度的创新探索,让广银米业真正的完成了一二三产的深层次地融合。说起下一步发展,他的想法仍有很多。“一亩有机水稻的利润在8000元到9000元,同等面积的绿色水稻利润只有4000元。我计划将这些绿色水稻全部转为认证有机水稻。”
赵建文又指了指身后的一亩水塘,“这是400亩正进行水循环系统改造的‘试验田’,已经申报了国家发明专利。”他说,通过高密度养殖让鱼粪还田,肥水养稻,这样除能节省一亩500元有机肥成本外,还能让稻田鱼、稻田蟹等水产品更加绿色环保,最重要的是可以让水稻真正的完成有机化。
“添水的人工省了,田块更大了,留给新技术发挥的空间也更广阔。”赵建文还有个更大的“梦”:以后能通过无人驾驶等新技术,让现代农业实现全程机械化,最终迈入数字时代。(宁夏日报记者张唯)
伴随着科学技术进步,物联网、移动互联、3S等信息技术及智能农业装备在农业生产领域应用日渐深入。
在平罗县盈丰植保专业合作社,清早一上班,工作人员像往常一样打开室内的电子屏,屏幕上立即显示出温棚的室内外景象。
盈丰专业合作社从2012年开始种植蔬菜,经过几年已从206亩发展到目前的908亩,拥有98座蔬菜钢架拱棚,种植西红柿、辣椒、菠菜、芹菜等56个品种,产品全部销往北上广等一线城市。
走在园区里,一个个看似简单的大棚,却有很高的“科技含量”。2017年初,合作社投资60万引进了水肥一体化机,通过电脑控制,实现了肥料的配比和灌溉的自动化。
“我们在蔬菜大棚内,安装有各类传感器,不同的传感器,可感知不同的数据。”合作社理事长蒋洪波向记者介绍,“咱在手机下载个App,在任何地方都可以接收短信,随便什么时候都可以了解棚内的温度、湿度,进行一定的管理。”
蒋洪波说,“以前,我们的农民种菜,靠的是两条腿在各个小棚大棚间来回跑,查看悬挂在棚内的温度计、湿度计上的数字,忙得喘不过气来,如今一个人管几个大棚都游刃有余。”
要不是他介绍,记者还真发现不了他手里一个普普通通手机的“妙用”:当大棚内的温湿度超过或低于设定的标准值时,系统会自动给菜农发送手机短信,并提醒菜农进行大棚通风、降温或保暖等措施。通过电脑中枢操控,不但可以监控温度、湿度,还实现了水肥一体化、蔬菜病虫害远程诊断等,立体化、多功能、全方位的数字化管理系统在这里大显身手。
“在这样的平台上,不但可以实时观测每个大棚的棚内空气温度、土壤湿度、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以及棚外温度、风速等详细数据,还能够最终靠安装在棚内的摄像头,清晰地观察每一株作物的生长情况。”蒋洪波说,一旦看到作物出现异常,就可以迅速拍照,传给有关农业技术专家,及时确定作物病因,从而“对症下药”。
以前菜农种菜全凭经验、靠感觉,很多东西是“模糊”的。运用物联网的蔬菜种植,实现了实时定量“精确”把关,农民只需按个开关、做个选择,或是完全听“指令”,就能种好菜。
每个大棚里的数据,通过传感器传到后台,不仅提供了精准的数据支撑,提高作物的产量、品质,对于规模化种植来讲,还可有实际效果的减少人工投入。蒋洪波说,物联网技术“种菜”,产量可提高20%,一亩地最少可节约劳动成本500元至800元,以西红柿为例一亩地可增收1300元左右。“最主要是品相好,目前我们的蔬菜打入上海、广州、成都等一线城市的超市,价格比以前翻了不止一倍。”蒋洪波如是说。(宁夏日报记者 张瑛)
在青铜峡市邵岗镇大沟村,见到52岁的蒋秀玲时,她正组织大家在30亩大的果园里摘苹果。
“葡萄销售已经到了尾声,这几天恰好是苹果上市的关键期,希望能抢抓时机卖个好价钱。”蒋秀玲对记者说,家里的苹果都由儿子开车运送到内蒙古销售,每车能装载500公斤,三天一个往返。
果园里,放养的上百只大公鸡在草丛里不停穿行,近百只欧洲雁成群结队饮水觅食,圈养的上百只黑山羊和绵羊贪婪地享受着阳光。
“羊粪是果树最好的肥料,果园的杂草可以让黑山羊和绵羊远离化学饲料。”蒋秀玲说,发展树下经济,就为了能让大家吃到健康、绿色、无添加的食物。
蒋秀玲过去是大沟村村委会妇女主任,在职期间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得到了全村群众的一致好评和尊敬。自卸任以来,蒋秀玲在脱贫攻坚政策的引领下,凭着一股吃苦耐劳、永不服输的创业精神,立足当地实际,从事种植业、养殖业,种植葡萄、苹果、桃子近百亩,养羊300多只、果园鸡100多只。
富裕起来的蒋秀玲没有忘记村里的乡亲们,她四处拜师,结合自己掌握的林果种植技术,学习和引进新技术、新品种,带动更多的村民发展林果业。
2015年至今,蒋秀玲在发展自己事业的同时,带领当地农民一起从事葡萄种植,成立了叁羊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吸纳了近70户贫困户,亲自指导他们葡萄种植技术。
凭着脚踏实地和一股子闯劲,从白手起家建果园,到今天全力发展生态农业,带动周边群众致富,蒋秀玲已成为全村响当当的致富女能手,被乡亲们赞为“女强人”。(宁夏日报记者 李峰)
9月末的一天,上午9时,“朴拙农夫”负责人杨楠从银川出发,驱车到贺兰兰星现代农业有限公司的甜瓜基地。走进甜瓜日光拱棚,他掂量甜瓜的重量,打量瓜的纹路,品尝瓜的口感和甜度。“甜瓜个头均匀,口感脆,等下用仪器测一下糖度是多少。”他一边和甜瓜基地的负责人马杰说着,一边拿出事先带来的快递纸盒、充气袋试装,以便得出定做甜瓜物流需要的纸箱包装规格……
“下一步要做的是,组织公司人马进瓜地,自编自导自演拍甜瓜营销视频,推到我们的抖音和今日头条上。”杨楠对马杰说。
马杰和记者说,去年和杨楠合作,基地的西红柿卖出了10万公斤,网售也达到西北地区第二名;今年,基地有200个日光拱棚约100万公斤的甜瓜马上就要上市,他第一时间想到了杨楠。
杨楠2013年大学毕业后,干过养鸡场,在单位上过班。2017年6月,他转行农产品电商创业,成立了“朴拙农夫”线上品牌并进驻宁夏电商谷。
在“朴拙农夫”微信小程序里,西红柿、红薯、酥梨、苹果、长枣等宁夏各色名特优农产品齐全,“我们承诺‘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对生鲜货品不满意可以直接退给快递员。”销售过程中,杨楠和公司的小伙伴们一直在琢磨电商销售的门道。在不到2年时间里,截至目前销售各类农产品量达到100万公斤。
杨楠在创业的过程中还发现,多数农户操作电子商务平台网销产品还存在很多困难。最近他正帮助灵武农场四站王树强等6位农户成立合作社。“去政务大厅帮助办理相关证件,现场教授快递怎么打包,让他们知晓打包标准等操作程序,带他们去贺兰快递中转中心参观,往后他们种植的酥梨、苹果、西梅都能够最终靠线上平台销售。”
杨楠说:“灵武的西梅个头大,甜度高,不亚于国外品种,我们要将灵武西梅做成一个品牌往出推,正在筹备线上运营,拍短视频推广。”
“工商业领域有个词叫‘白武士’,指向另一间企业来提供协助的公司、私人公司、或个人。我的公司就是在农户和市场之间的‘白武士’。”杨楠笑说。他未来的规划是,做农户和市场的桥梁,做出西北地区农产品的供应链;以销带产,将公司人员分成多个3人小团队,手把手辅导农户进行电商创业,让农村电商实实在在落地生根。(宁夏日报记者 马越 文/图)
从产业链最末端的经销商,到产销结合的生产商,再到一二三产融合的全产业链制造者,“塞上阳光”通过企业角色定位的不断转换,使经营模式换挡升级。
“今年雨水多,自己种的50亩黄花菜没法晾晒,幸亏有了烘干中心,解决了晾晒难。而且‘塞上阳光’公司以每公斤4.4元收购鲜菜。”9月15日,吴忠市红寺堡区新民村村民苏辉说,解决了销售难题,今年一亩地比去年足足多收入2000多块钱。
今年,宁夏塞上阳光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投资近千万元在盐池县、红寺堡区、沙坡头区建立了5个烘干中心,在黄花菜、枸杞上市旺季,农户早早来到烘干中心等待烘干农产品。
当前,很多地区粮食蔬菜水果等农产品的干燥成为减少损失的重要手段。传统的燃煤、燃柴热风干燥没办法实现干燥过程中温湿度的精准控制,并且污染环境。
“热泵干燥能够回收干燥废气的显热和潜热,是一种比较前沿的科技节能干燥技术。”宁夏塞上阳光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罗予说,自2013年以来,公司在太阳能和空气能综合热利用技术方面投入3000多万元研发经费,获得了50多项国家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证书。研发出多种太空能烘干设备,填补了国内新能源农业烘干设备行业的空白。
“以宁夏的黄花菜为例,我们的烘干中心建成后,每亩地节省烘干成本、减少产后损失、提升产品溢价,可以为农户增加3000元左右收入。”罗予介绍,而且烘干速度快,每天可以生产20吨至50吨烘干菜。
2013年至今,该公司投入过亿元,研发出太阳能+空气能前置热转化TBD技术系列烘干设备,可用于谷物、果蔬、枸杞、黄花菜等十余种农作物的烘干。先后在宁夏、青海、甘肃、新疆等地投资建设烘干服务中心。由于烘干出成率高达98%,运行的成本低,大大解决了广大农户产后损失和担忧,目前该公司已占据西北烘干市场90%份额。
烘干服务+销售为一体的个性化经营模式,让“塞上阳光”从产业链最末端的经销商,变身为产销结合的生产商,有效推进了现代农业一二三产全产业链有效融合。“我们很看好当前国内农业烘干行业每年2600亿元的市场需求,计划2021年在上海科创板IPO上市。”罗予说,公司打算每年新增100家烘干中心速度,来推广新能源烘干技术,更好地服务三农。
一头投身科研创新,一头埋头服务三农,“塞上阳光”从名不经传到获得市场的青睐。随着烘干中心一年四季循环奔波服务西北四省,数以百万家农户将分享“塞上阳光”带来的“灿烂经济”。(宁夏日报记者 蒲利宏)
地址:宁夏银川市金凤区宜居路156号 邮编:750001新闻热线传真 合作洽谈
上一篇 : 品牌故事丨打造绿色品牌守护舌尖上的粮食安全
下一篇 : 钟睒睒给云南茶农“上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