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肥贡献率下降之后怎么办?

2023/12/30 行业新闻

  化肥是农作物增产增收的物质基础,是粮食的粮食,对农作物施肥是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农作物营养,提高农作物产量的重要措施。大量试验和农业生产的实践表明,在作物增产的诸因素中,化肥的增产作用约占40%。中国能以世界7%的耕地养活占世界约23%的人口,应该说一半功劳归于化肥。但化肥的长期大量使用及施用不当,又对农田的生态环境、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微生物体系,有不同程度的破坏,严重制约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着力解决我国化肥在生产和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农田大量使用化肥,已造成对水源的严重污染,预计今后几年内将构成对环境的更大威胁,如果这样的一种情况得不到控制,可能会造成令人没有办法接受的健康危害。现代环保对农业的污染规定大大落后于限制工业环境能够造成损害而做出的努力,许多渗入土地中的硝酸盐被冲人河流的土层中,导致饮用水遭到污染,饮用水中高浓度的硝酸盐会致癌,这是一个影响到世界上各个地区的全球性问题。由于化肥的流失,世界50多个沿海地区海水缺氧,预计在今后几年里,它将成为一个主要的环境问题。

  “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然而这当家的肥在解放后的半个多世纪里却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其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在六十年代以前,当家肥,还是依靠有机肥,化肥是少量氮肥,用量很少,是一种自然的生态循环。由于自然有机肥有效成份含量低、肥源有限,使土地贫脊,农田产量低。而少量的化肥,起到了明显的增产效果,化肥的投入与产出比很高,每公斤纯养分可增产粮食15公斤。第二阶段是六十年代至八十年代,这时期,化肥工业的发展速度很快,化肥在肥料中所占的比例逐渐加大,这一时期是有机肥和化肥并重的时期,化肥对农田的污染并不明显。此时的化肥投入与产出比还比较高,每公斤纯养分增产粮食8-10公斤。第三阶段是八十年代以后,曾经“当家”的有机肥逐步退出主导地位, 而作为次要的肥源,有机肥的使用比例大幅度下降,尤其是最近几年,有机肥成了农村的污染源。随着化肥的大量使用,化肥利用率下降,土质恶化。据统计,我国碳酸氢铵的利用率仅为20%~25%,尿素为28%~32%。化肥的大量使用,有效提升了农田产量,但投入与产出比迅速下降,目前每公斤纯养分增产粮食已降至6.5公斤。化肥在农业生产所带来的成本中已上升到全部物资费用的(种子、肥料、机械作业、排灌等 )的50%左右。我国农民每年为购买化肥要支付1600亿元,其中有三分之二的化肥流失、分解,成为一大污染源。

  由于化肥的大量使用,尤其是氮肥的使用,农作物所需的中微量元素及其他养分得不到及时的补充,使农产品的营养成份下降,水果中的含糖量降低,蔬菜维生素降低,粮食的蛋白质及淀粉含量降低,蔬菜的亚硝酸盐含量升高。由于这样一些问题的存在,使我国农副产品的出口受到很大的影响。农副产品的品质直接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在我国基本解决温饱问题以后,人们已开始重视食品的质量,除农药污染外,化肥则是导致农产品品质变差的第二大因素。

  化肥为我国粮食增产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但随着上述制约因素的不断出现,化肥生产和使用一定要进行重大的调整。

  我国销售化肥的主渠道——农资公司逐步减少化肥的购进量,迫使多数生产厂纷纷加强各自的营销系统,以自己企业的产品为主,四面出击为自己的产品找出路,但效果并不显著,因为产品没有特色,销售人员不懂化肥施用,无法指导农民使用它的产品。过去指导农民使用的是农技部门,销售是农资部门,生产是化肥厂。产、销、用三者严重脱节。在有的地区,农技部门已代替了农资部门的职能,因为他们能指导农民使用,对当地土壤和农作物适合何种化肥、如何合理使用最有发言权,他们在经营化肥的同时又能指导农民使用,因此各地的土肥站成了化肥的经销站。

  我国的化肥企业,在市场经济的拚搏中,通过企业自己兴衰的体验,逐步认识到售后服务关系到企业的市场占有率,也必然的联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不少企业改变了坐商的习惯,主动走出去与农资部门、农业“三站”以合作、联合、代销等不同方式建立销售网络,形成一支有特色的农化服务企业,开展农化服务工作,进行测土配方施肥,建立示范田,举办农业知识讲座,提供施肥技术咨询,在服务农民的同时,化肥生产企业提高肥料自身的信誉,促进了公司制作,建立了销售服务体系,这些举措密切联系了用户群体,这将有利于国产肥料与进口肥料的竞争。

  合理科学地施肥是一项系统工程。单独使用化肥利用率低,流失严重,经常使用土壤板结,而有机肥可改良土壤,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单独使用有机肥肥效低,所以两者结合,取长补短,是肥料发展的方向。

  有机肥的自然资源很多,直接用污染大,肥效差,二次加工因原料分散、收集困难使得加工费用高。寻求适合中国国情的廉价有机肥加工方法,是开发这一自然资源的技术难题。在有机肥加工中,畜、禽、人的粪便是重要来源,农副工业废水废渣资源丰富,但要解决脱水、脱臭、发酵、烘干、造粒等系列问题,尤以脱水烘干在成本中占了较大的比重,所以研究廉价简便的有机肥加工方法,是有机肥形成工业化生产的关键。在此基础上将无机肥与有机肥配合,生产有机一无机复合肥,是扬长避短的最佳组合,这不但形成更好的经济效益,还为治理污染带来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化肥工业是农业现代化的支柱产业,化肥的生产和使用中存在的问题直接影响我国加入WTO以后的竞争能力,影响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政府应协调多学科、多领域的专家携手解决,否则化肥工业就无法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产品中心
一键拨号
联系我们
发送询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