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脸拍照!空警-600高清曝光雷达罩薄如蝉翼细节暗藏玄机

  据美国“驱动”网站旗下“战争地带”专栏最新报道,社会化媒体流传的一组新照片显示,国产空警-600舰载预警机已确定进入成熟阶段,搭载在“福建”号航母上的时间已指日可待。长期以来,外界普遍将空警-600视为美国诺·格公司E-2D舰载预警机的“复制品”,但通过细节对比显而易见,两者在多个设计细节上存在非常明显差异,充足表现了中国科学技术人员独特且创新的设计理念。

  空警-600与E-2D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空警-600的垂直尾翼呈现上部较长、下部较短的造型,而E-2D的垂尾则是上短下长的结构。其次,空警-600的前挡风玻璃采用了四片较大面积的设计,而E-2D则配备了六片尺寸不一的挡风玻璃。第三,两机型所用发动机桨叶数量不同,空警-600装配的是涡桨-6C发动机,拥有六片桨叶,而E-2D采用的是T56-A-427A涡桨发动机,配备八片桨叶。第四,空警-600的机头雷达罩明显大于E-2D,据称其内部装备了性能卓越的气象和导航雷达。此外,E-2D机鼻上喷涂有用于指示弹射器操作员提高弹射功率的三角形标记(E-2C为十字形),而空警-600则没有类似标记。第五,空警-600前部机身空间较E-2D更为宽敞,明显提升了机组人员的工作舒适性。

  自空警-600问世以来,设计团队不断对其来优化升级,例如发动机舱与主起落架舱的结构更紧凑合理,冷却进气口和冷油器进气口的形状也有所改进。此外,空警-600在雷达底座上增设了冷却进气口与排气口,能与安装于机身顶部的冲压空气换热器协同工作。有专家分析,空警-600可能还增加了类似E-2D所采用的半导体制冷装置,逐步提升系统性能。

  公开资料显示,美国E-2D预警机搭载的AN/APY-9雷达具备三种核心工作模式。第一种是先进机载预警监视(ASS)模式,能够360度全方位覆盖,对低雷达截面(RCS)目标进行远距离侦测,精准测定目标方位,适合在陌生空域执行常规侦察任务,全面掌握空域态势。第二种是增强型扇区扫描(ESS)模式,是在ASS基础上对特定重点扇区加强扫描,提高监视精度。第三种是增强型扇区跟踪(ETS)模式,当E-2D确认某扇区内存在需重点跟踪的目标时,雷达通过电子扫描实现快速搜索和高频回访,保持对目标的持续监控。那么,空警-600是不是具备类似能力?答案显然是肯定的。依靠我国近年来雷达技术的快速地发展,空警-600配备的有源相控阵数字阵列雷达处于全球领先水平。

  2016年12月,装配空中加油装置的E-2D完成首飞,这种固定式加油装置安装于机头上方右侧。虽然每架E-2D因加装该装置成本上涨了约200万美元,但其平均任务时间由原来的4.4小时延长至7小时之后,作战半径也从320公里提升至400公里以上,作战效能明显提升。随后在2017年7月至2018年1月期间,E-2D又成功实现与F/A-18E(伙伴加油)及KC-130T/135R/10A(软管加油)等机型的加油对接。

  展望未来,空警-600很可能也将配备类似的空中受油装置,以显著延长任务时间和作战半径。业内一致认为,空警-600的加油装置仍将采用固定式设计,能够与海军通用加油吊舱兼容,整体成本较可拆卸式受油装置更为低廉。鉴于空警-600机体内外空间极其珍贵,选择固定式受油装置被视为最稳妥的方案,其具体外形和安装的地方则尚未公开。

  “摸着美国的脉络前进”这句线的研制历程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但也有人质疑,既然我国实力提升,为何不从零开始自主设计,而是打造一款与诺·格公司E-2D外形高度相似的舰载预警机?事实上,诺·格公司在舰载预警机领域无疑是全球领导者,E-2系列的近七十年发展史证明了其技术实力。我国舰载预警机起步较晚,且军方需求紧迫,因此选择借鉴E-2系列的气动外形和整体布局,有助于缩短研发周期,减少潜在风险,快速满足海军作战需求。

  值得强调的是,空警-600的机体材料、航电系统、预警雷达及发动机均为国产自主研发,关键核心技术完全掌握在我国手中。空警-600的服役不仅填补了国产舰载固定翼预警机的空白,更为中国航母战斗群提供了强大的信息化支持,实现了中国海军装备体系的质的飞跃。

产品中心
一键拨号
联系我们
发送询盘